分类信息

主题: 甘肃老“寿星”玉门 2140岁啦!

  • 冰冻摩卡
楼主回复
  • 阅读:11867
  • 回复:0
  • 发表于:2019/2/21 17:59:47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玉门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甘肃老“寿星”玉门  2140岁啦!

王璞




数千年来,在漫长的丝绸之路上诞生了许多灿若星河的古代地名,像一盏盏明灯,引领着商旅前行。大浪淘沙,能留到今天的地名已经寥寥无几,但却都是文脉浩荡,依然在新的丝绸之路上熠熠生辉,诸如酒泉、敦煌、玉门、沙州、瓜州等等,在海内外享有盛名。有的或辉煌一时,或默默无闻,最终消失,如楼兰、居延等等,但却都留下了许多的神秘色彩,成为丝绸之路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形势下,沿线的许多古代地名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给丝绸之路新经济带建设带来新的文化气象。保护利用好丝绸之路地名文化遗产,对传承华夏文明、丝路文明和丝绸之路新经济带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高龄”地名是一个地方重要的文化遗产,一个个“高龄”地名的背后,隐藏着一段段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玉门今年整整2140岁了,在甘肃可是五个“寿星”之一,在全国也是数得着的老“寿星”。

老“寿星”自从西汉诞生起,就经历了许多的磨难,经历了风雨冲刷而不倒,经历了战争璀璨而不灭,经历了诗人盛赞而不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玉门,一个边关地名,成就了许多的诗人和将士,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盛名。

经过了许多反复,经历了许多沿革,在历史的长河里,玉门的身上凝聚了许多的光环,边塞诗、石油诗,一代代的诗人们、将军们将他的美名传播到远方。

可你知道玉门还有哪些县乡村“高龄”地名吗?小编不妨给你介绍介绍,先简单说说她的建制沿革,再给你说说玉门的“高龄”地名。

大家知道,玉门的由来可以用四个四字句可以很贴切的概括,因玉设关、因关设县、因诗而名,因油而兴。

建制沿革

早在3700多年以前的青铜时期即有古羌族人在此居住,夏至战国(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为西戎地,秦至汉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121年),为月氏、乌孙和匈奴地。

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置玉门县,隶酒泉郡。在今玉门境内,时还设有天依、池头、乾齐等县;王莽当政时(9年—23年),改玉门为辅平亭,改乾齐县为测虏;东汉(25年——219年),改辅平亭为玉门县,改天依为延寿,隶酒泉郡;改池头为沙头,改测虏为乾齐,隶敦煌郡。

魏(220年—265年),依东汉建制;晋元康五年(295年),玉门县分置骍马、会稽二县,玉门、骍马隶酒泉郡,会稽、沙头隶晋昌郡,乾齐隶酒泉郡;东晋隆安四年(400年),李暠兴复凉州,建立西凉政权,改会稽县为会稽郡,领玉门、延寿、乾齐、骍马、沙头、新乡;北魏熙平元年(516年),废玉门、乾齐、骍马、沙头四县,改会稽郡为玉门郡,领玉门、延寿二县;西魏(534年—556年),置玉门郡,会稽郡,隶瓜州:北周(557年—580年),废玉门、会稽二郡,改延寿为延兴,后并会稽、新乡、延兴为会稽县,隶瓜州。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会稽县为玉门县,隶敦煌郡;

唐贞观元年(627年),废玉门县。开元十五年(727年),改县为玉门军。天宝十四年(755年),废玉门军复置玉门县,隶肃州。广德二年(764年)被吐蕃占据。大中五年(851年),张议潮献瓜、沙、伊、肃等11州图籍归唐朝,玉门仍隶肃州;五代(907年—959年),属张氏、曹氏归义军辖地。

宋景祐三年(1036年),属西夏;元(1227年—1366年),先后隶肃州路、沙州路;

明洪武十三年(1340年),都督濮英西讨,进至赤金站,后复被蒙古族部人占据。永乐二年(1404年),塔力尼设赤金(又名赤斤、齐勤)蒙古所。永乐八年(1410年),升为赤金蒙古卫,隶甘肃行都司。正德八年(1513年)八月,吐鲁番又据哈密,大掠赤金,夺印而去。正德九年(1514年),命右都御史彭泽提督甘肃军务经略哈密,印归。后赤金衰弱不能自存,所有民众迁徙肃州南山。嘉靖三年(1524年),封闭嘉峪关通道,赤金被吐鲁番占据。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赤金设营守备衙门,并设把总、守御千户所衙门。惠回堡设千总公署。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皇十四子胤褆统兵西征。因靖逆大将军富宁安统兵驻扎关西(今玉门镇),遂置靖逆卫,兼设靖逆同知招来户民,垦辟田土,以卫守备官地方事。雍正三年(1725年),裁靖逆同知,改柳沟通判为靖逆通判,移驻靖逆,领靖逆、赤金二卫。乾隆二十四年(1759),靖逆、赤金二卫合并为玉门县,治所靖逆城(今玉门镇),初隶安西府,1774年隶安西直隶州;

民国16年(1927年),仍设玉门县,先隶安肃道,后隶安肃区。民国25年(1936年),隶甘肃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5年10月26日,国务院批准成立玉门市(省辖市)至今。

“高龄”遗产

玉门历史:四千年古文化,二千年古县,百年石油。

一、三大文明

4000年上古文明:青铜文明一条沟——火烧沟

2000年中古文明:边塞文明一首诗——边塞诗

100年现代文明 :石油文明一口井——老一井

二、三大摇篮

冶炼摇篮,4000年前,我国青铜冶炼、金属冶炼摇篮

边塞摇篮,2000边塞军事,边塞诗歌文化滥觞

石油摇篮,百年石油基地,百年石油摇篮

三、上古文化

4000年古文化——火烧沟文化

3500年古文化——骟马文化

四、千年古县

1、玉门县:公元前121年——五代907年,持续1028年,宋为西夏占领,元、明为蒙古族占领,赤斤(金)代替玉门,中间间隔852年,一直到1759年恢复玉门县至今255年,玉门地名在历史上实际使用1255年,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2、乾齐县:前121年——北魏熙平元年(516年),总计637年。

3、池头县,公元前121年至东汉建武元年(25年),总计146年。

4、天衣县:前121年至东汉建武元年(25年),总计146年。

5、沙头县:公元25年——516年,总计使用491年。

6、延寿县:公元25年——北周孝明帝元年(557年)总计532年。

7、骍马县:晋元康5年(295年)——516年,总计存在221年

8、会稽县:晋元康5年(295年)——589年,总计294年。

9、新乡县:东晋隆安4年(400年)——北周孝明帝元年(557年),总计157年。

10、赤斤(金)站、卫、营、镇。元代赤斤站,明代赤斤蒙古卫,清代赤金卫、营,民国后,为乡镇一级地名。总计700年。

五、古城军堡

玉门境内有众多的古城军堡,每一座古城军堡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古董滩古城——东周时期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西骟马城——2000年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赤金镇——700年古镇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东骟马城——590年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西域城——540年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靖逆卫城——300年古城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赤金卫城——300年古城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惠回堡——300年古堡

五、石窟宗教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1600年石窟——昌马石窟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1400年石窟——红山寺石窟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1300年拱北——吾艾斯拱北  赵彦荣拍摄

六、地名遗产

地名是一个地方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往往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玉门2140年

回回墓,1000年

赤斤(金)700年,

火烧沟,至少470年。

昌马(长马尔)321年

靖逆300年

蘑菇滩、川北、巩昌、大东渠、花海子、头道沟、二道沟、惠回堡、塔尔湾、赤金峡等,至少280年历史。

塔尔湾277年

白杨河、青头山,至少273年,

黑山湖264年

碱泉子255年

天津卫、黄花营。150年。

黄闸湾、下西号有记载的使用至少百年以上。

根据玉门县知县周彝1909年编报在玉门境内村镇户口有37个地名,现在仍在沿用的村镇地名有梁子沟、黄花营、川北镇、南阳镇、黄闸湾、塔儿湾、下东号、下西号、蘑菇滩、天津卫、赤金峡、赤金堡、昌马窖等13个。

短寿地名

政治运动地名来也快去也快。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政治运动中的地名,政治色彩浓厚。以玉门市为例,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6个,即红旗(赤金)、红星(现玉门镇和下西号一部分)、跃进(柳河)、火箭(花海)、东风(昌马)),但很快就销声匿迹。玉门现在的老乡镇地名在1961年后就没有变更过。

不应该消失的地名

玉门一些历史悠久的乡村地名是不应该消失的,但却在前几年合村并组中被人为“消失”,其情可痛。这不仅仅是一个地名的消失,而是玉门一个历史记忆片段的消失。将若干个村名合并,形成新的地名,取舍不当,导致一部分历史地名被弃用,其中不乏很有名的古村落,如赤金镇赤峡村地名至少有280年历史,天津卫村地名至少150年历史,它必定蕴含着特定的历史文化信息,合并后称之为金峡村,没有什么历史文化内涵。赤金是一个蕴含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地方,她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都是有历史记忆的,端出一个新名称实在没有必要。还有如黄闸湾镇的南阳镇,同样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名,也被“消失”了。合村并组也要考虑文化传承的问题。

新地名文化归属感减弱。在新命名的村落使用了大量缺乏文脉的新地名,其记忆和寻找功能较弱,居民对新地名缺乏认同感,削弱了地名的文化归属性。

火烧沟地名至少有470年历史,加之火烧沟遗址的存在,可以外延到4000年前,百年前有火烧沟驿站,1955年成立火烧沟乡,国内外响当当的一个遗址名,也是存在过很久的一个地名,没有起用为地名,也是很遗憾的。造成外人寻找它的难度。火烧沟之名虽然很土,但论名气,火烧沟远远大于清泉,清泉一名只能是玉门人知晓,而火烧沟则影响到国内外,若要从一带一路和华夏文明建设出发,从文化寻根和方便国内外游客出发,可以论证起用“火烧沟”作为地名使用。

小结

地名是分布在历史长河中的时空符号,集聚了丰富的人类智慧,蕴藏了各个时期的历史、地理、人文信息,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识别、命名和用于交往的文化。地名承载着人与环境的关系,蕴含社会的记忆,是拥有地域文脉的无形地标,同样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出行都与一定的地名发生关系,人们的生活须臾离不开地名。所以,保护利用好地名文化遗产,对我们传承创新华夏文明,推动区域文化旅游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