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奋战出辉煌战绩的“玉门人”

奋战出辉煌战绩的“玉门人”

关键词:玉门石油工人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玉门在线
  • 电 话:
  • 网 址:
  • 感谢 gsym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902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1949年10月25日,玉门油矿解放。在此前11年的开发中,玉门油田共产原油50多万吨,占全国同期产量的90%以上,建成了当时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员工最多、工艺技术领先的现代石油矿场。玉门油田从此踏上新的征程。玉门人肩负起恢复生产、支援解放大军西进和志愿军入朝的重任,进而承担了为共和国建设石油基地的使命。1953年,玉门油矿被列入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这一时期,毛泽东主席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五十七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技术专家、工人、学生从四面八方走来,机器设备、物资器材从全国各地运来……解放军官兵带着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油田建设拼搏奉献;爱国知识分子怀着实业救国的豪情壮志,呕心沥血,艰苦创业;油矿员工以对新中国的无比挚爱,披肝沥胆,忘我工作,积淀着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玉门精神,也为后来大庆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底蕴,提供了丰厚源泉。

玉门的老工人——马世昌回忆说:“1949年4月,他和32人因参加工人合理讨薪被国民政府军警逮捕。油矿解放后,解放军把马世昌从酒泉解救出来。再回到玉门,他感到油矿变样了——油矿实行了民主改革,工人真正当家做主了。工人住的大通铺改成了上下床,铺盖也换成新的了。吃饭是一个车间一个食堂。那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还说,解放前他月工资1万法币,还不够一包烟钱。解放后,五级工的他每月工资70元,吃饭只花10块钱。慢慢地,工人有了房子,虽然只能放下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但是很满足。

1954年12月,老君庙油田开始注水试验,康世恩同志曾高度评价,这些经验应用到大庆油田后,又发展成为早期、内部、切割、分层注水,创出了油田开发的高水平。在玉门成立的我国第一个采油科学研究所,开辟了科学开发油田的新路。1957年10月8日,新华社庄严宣告:新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在玉门建成!油田成为拥有地质勘探、采油、炼油科研等门类齐全的大型石油联合企业。1959年,油田原油产量达到了140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51%撑起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半壁江山。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油田摸索实践出了以大修、侧钻加深为主的挖潜技术,以压裂为主的稳油技术,以“封、堵、调”为主的控水技术,以“三次采油”为先导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等十大采油新工艺,为老油田的稳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首创的大功率电脉冲、高能气体压裂当时被誉为“山沟里飞出的两只金凤凰”。 纵观玉门油田的中国第一口多底井、第一对双筒井、第一口定向斜井、第一口侧钻井;中国第一次顶部注水、清水钻井、火烧油层、油井压裂、顶部注水实验;中国第一个泡沫驱油实验区、混相驱实验区、自动化油井控制系统……众多的中国第一,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石。“调走旧的造新的,调走洋的造土的”“不守摊子再创业”等,使老油田不断获得新发展。

玉门油田的蓬勃发展也衍生出独特的精神——以无中生有、艰难创业为内容的“老君庙精神”。油田职工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怀着对党的深厚感情,为国分忧,以苦为荣,忘我工作,报效祖国。大家上班时间拼命干,业余时间回收落地油,战酷暑、斗严寒,多打井、多采油——看开创了中国冬季打井先河的钻井队长——“祁连山下冬青树”郭孟和,看享誉中外的“卫星钻井队”英雄钻井队长——全国劳动模范王进喜,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937-3365111 传真: 邮箱:15648437#qq.com
地址:甘肃玉门市 邮编:735200
Copyright © 2004-2024 玉门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